1. 首页 > 手游资讯

校园植物调查报告集锦 校园植物调查报告300字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5-05-03
摘要:校园植物调查报告集锦 第1篇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的校园是位于钟祥镇国道213线旁,她犹如一座小型的绿色公园,校内绿化面积大,四季有花,四季常青。每当我们漫步于树荫下或站在,校园植物调查报告集锦 校园植物调查报告300字

 

校园植物调查报告集锦 第1篇

    一、课题的提出

  大家的校园是位于钟祥镇国道213线旁,她犹如一座小型的绿色公园,校内绿化面积大,四季有花,四季常青。每当大家漫步于树荫下或站在楼上极目远眺整座校园,就会感到非常的幸福!但经大家初步调查,大多同学对校园植物知道甚少,对如此丰富的、方便的课程资源,大家应该利用起来,让学生自己去知道一下校园植物及其分类。同时,作为钟祥镇中的学子,大家应该更多关注向我们身心带来宁静致远的校园。为此,大家七年级生物兴趣小组决定对学校各种花木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主要对植物种类、用途、分布、习性等进行一次较详细的调查与研究,使我们最快更易的熟悉校园植物,并初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调查范围

  学校校园内所种植的各类植物。

  三、调查方式

  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四、研究时间

  20xx年3月到20xx年2月

  五、研究成员

  生物兴趣小组

  六、指南老师

    七、研究过程

  1、实地调查:由指南老师分次带领各班学生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树木,熟悉树木分布,并做好记录,画出植物分布草图,将不认识的树木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利用课外活动主题时间,指南学生将不认识

  的与暂时不能确定的树木的`叶片采集下来,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采访讨教:带领学生将所做植物标本拿去请教育校花工师傅,弄清树木的名称与特性。另外,还请花工师傅到实地说明各类树木的种植方式与管理植物的经验。

  4、查阅资料:和微机老师联系或者利用手机,利用学生的信息课时间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获得各类树木的相关资料(树名、科名、习性和特征等)。另外,小组分工回家查阅有关资料。

  5、核准资料:经过以上各项活动主题,学生对校园树木的感性认识与理智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为了使自己的认识更科学、更准确,大家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分工核准,使大家的资料更综合、更完整、更准确。

  6、 整理资料:集中、收集全部学生的资料,对资料进行综合整理、筛选、分类。

  7、制作标牌:将资料打印,制成小CAG。每张CAG上正面标明树名、学名、科名、英文名、习性和特征等。反面标明责任班级,将标牌固定在标本上。

  8、展示陈列:按班级分成小组,将各小组所制标本置于实验室内,参观探讨。

  八、研究成果

  1、七年级学生对校园植物的种类、科属、习性和特征、分布等有了一定的知道。

  2、为今后植物学教育预备了材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收集、调查与处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4、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协调的意识有所增强。

  5、为学校绿化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科学依据。

  6、校园植物名录表附后。

校园植物调查报告集锦 第2篇

  一、课题研究背景

  自然界中今年已知的植物,约有40万种左右,为了识别、利用与保护它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分类。植物的分类系统有人为分类系统(artificialsystem)与自然分类系统(naturalsystem)。人为分类系统仅就形态、习性、用途上的不同进行分类,往往用壹个成少数几个性状作为分类依据,而不思考亲缘关系与演化关系。自然分类系统或称系统发育分类系统(phylogeneticsystem),自19世纪后半期最初,它力求客观地映出自然界生物的亲缘关系与演化发展。植物分类的单位,由到小依次是门、纲、目、科、属、种。

  根据植物学家们的研究发现,许多的植物不仅可以作为药材,而且可以净化空气、吸附灰尘、吸收有害气体等,在环境保护与改善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家学校当前正值创重之际,在校园环境方面应具有较高的标准,因此学校应着力改善并美化校内环境,这就得对当前校内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生活状况进行调查、知道。

  通过对一些同学的调查所知,同学们对植物的知道甚少,名字不了解,更不用说它是属于哪一科的。对于植物的用途呢,他们所知道的就是老师所讲的它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外,其他的用途也难说了。因此大家希望通过这次的活动主题,可以培养大家的调查与化解问题的能力,更多的知道植物,让更多的同学也来知道植物,爱护植物,让大家的校园更加的与谐、美丽。

  二、课题研究的前期预备

  1、确立研究课题(校园植物的调查)

  2、组成研究小组(第一组:田小燕、石小旭,第二组:唐小菊、黄小源,第三组:冉小陶、谢小川)

  3、请示学校领导对校园内植物的调查研究

  4、确定调查计划:

  20xx年10月14号,通过随机调查同学,提出问题。

  20xx年10月59号,对校园内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生活状况进行调查、统计。

  20xx年10月1015号,总结、讨论、形成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1、课题在20xx年9月底提出,大家在国庆节放假前确立了调查小组成员,并初步制定调查计划。通过对学校学生的随机提问所得结果,大家确立了课题实施计划。

  2、中期调查:国庆节期间,在经学校同意后,大家首先查阅了为啥子要对植物进行分类,通过啥子方式分类,植物分类的依据是啥子等相关资料。然后大家各小组分工对学校各区域植物进行了种类、数量、分布及生活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并带回不认识的植物的样品继续考证,对统计结果作了具体的解析。

  3、最后,大家就调查结果与得到的资料进行了讨论、总结、形成报告。

  四、调查研究结果报告

  1、经调查、统计,并对校园的主要与珍贵植物进行了分科分属。如果大家依据形态学分,乔木中桑科种类最多,其次是木犀科、豆科等。数量最多的是桑科的小叶榕,总计56棵,其次是木犀科的桂花有27棵,珍贵植物如锦葵科的木芙蓉有3棵(见附表)。灌木中数量最多的是木犀科的小叶女贞,其次是黄杨科的鹊舌黄杨。草本中麦冬的数量最多。最后结果校园植物种类(大家熟悉的)总计44种,共有41属,34科。大家还对以下表格中的植物进行了挂牌。

  2、校园植物的分布

  校园植物主要分布在SPT场,学生宿舍前及食堂下面。SPT场接近后校们的地方主要栽种了三种灌木植物及蔷薇,篮球场四周主要是栽种的小叶榕与小叶女贞,生长状况良好,而灌木太多由于是新栽培的长势不佳,土壤需增加肥力与水分。广场花园里有量的桂花树与黄槐间种,铁树主要栽培于办公楼前,共计17盆,长势良好。冬青卫矛与塔柏多种植于学生宿舍前,其中冬青较多。刺桐主要分布在食堂侧下方,数量较多而很密集,生长状况良好。除此以外,原学校行政楼摆放了些盆栽的橡皮树与苏铁,刚从外地引进不久,生长状况不是很好,还需加强管理。

  3、据调查表明:学校内植物种类欠缺,各种植物的数量不够,生长状况良好,对植物管理不佳,土壤环境不断改善,以适宜植物的正常生长。

  五、课题考虑和提议

  1、通过本次大家小组对校园内植物的调查,发现植物种类不丰富,而且每种植物的数量不足,离美化校园的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其中乔木类,除小叶榕及桂花树外,其它种类的.数量都很少,而灌木类的种类与数量也较少,草本植物就更少。美化校园的工作必须以植物的种植为起点,尽量多引进些植物品种,并合理的种植到适宜的生长环境中。同时,大家还发现有些植物已面临巨的虫害,工作人员应加强管理。

  2、经调查发现,绝多数的名贵品种都只在SPT场的旁边种植,而其它的地方都没有,如南洋杉、紫荆、柳杉等。其次,教育楼前的广场的花坛里所种植物种类单一,只有桂花树、黄槐与两三棵树。大家讨论后认为学校可以在花坛内间种些能进行季节更替的开花植物,因为同学们能听见鸟语,但不闻或少闻到花香。

  3、经小组解析与讨论,学生寝室前面的花坛里应加种些花草,如开不同花色的美人蕉、月季、杜鹃、栀子花等,最好是花期不同的花种。食堂斜下坡的的崖壁上可以种些垂吊的花草,即可掩盖乱石,又美化环境。其次校园内还可以增腊梅的种植量,可为校园的冬季增添景致。

  4、调查中大家发现,植物是天然的“氧气库”,某些植物是天然的“吸尘器”,某些植物是天然的“消毒器”。如小叶榕、黄葛树、夹竹桃等。夹竹桃它能分泌挥发性的抗生素,能清洗空气中的细菌与病毒。但经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它又是一种具有剧毒性的植物,它的汁液沾到嘴里,重则可让人死亡。鉴于它的四季常青,又能开花,还是“消毒器”的优点,校园种植后应挂牌告示学生不容采摘。提议在校园内多栽些有吸尘功能的植物,但同时避免引进有毒性的植物,以保证校内人员的健康。

  5、植物的种植不能带有随意性,必须根据其生长所需条件,对土壤、温度等条件适应性的、挑选性的进行种植,必备时应考骡照强度对某些植物的影响,比如,阳生植物应种在给阳处,阴生植物就在隐蔽处种植。

  六、研究心得与体会

  在大家的调查与研究过程中,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后,让大家知道了植物的分类,学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姿势。从鉴定命名到探究植物的作用,进而探究人类和植物的关系,使大家对植物有了更多的知道,更加的热爱自然。同时,在整个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大家三组成员分工明确但又不完全孤立,而且互相探讨与助,这样既发挥了单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又能创造出横给探讨,团结合作的机会。大家认为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极的丰富了大家的课外姿势,更让大家感受到了学习与探究的趣味。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在探究中获取新知。大家也认识到了植物为大家的生活环境添彩,大家要保护好大家的环境,那就要保护好植物!

校园植物调查报告集锦 第3篇

  摘要:根据学校内或学校周边的某些地区植物群落样地资料为基础,对学校周围的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进行调查解析,找出群落本身特点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各类群落之间的相互联系。

  调查时间:xx年xx月xx日

  调查人员:金倡宇、帕尔哈提、杨柳、邱丹妮、王佩、韦宣先

  调查地点:杨陵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及其周边村庄

  决定因素词:群落多样性,取样,测定

  正文: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简单度量,它只计算向定地区的不同物种数量。在数学公式里用S代表。物种的丰富程度跟纬度呈明显的反比关系。若思考高纬度地区地表面积减少等因素的修正,离赤道越远,物种就越稀少。物种多样性的其它度量包括种群的稀有程度,以及他们具备的进化稀有特点的数量。

  群落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是物种丰富度与分布均匀性的全面反映,体现了群落结构类型、组织水平、发展阶段、稳定程度与生境差别。城市植物的多样性是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决定因素,是其他生物重要的栖息地,是生物流动与能量交换的场所,并决定其他生物的多样性,是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调查研究,对植物群落作全面解析,找出群落本身特点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各类群落之间的相互联系。

  内容和方式:

  (一)样地的配置

  1.取样数目。如果群落内部植物分布与结构都相对均一,则采用少数样地;如果群落结构复杂且变化较大、植物分布不规则时,则应提升取样数目。

  2.取样技术。无样地取样技术(指不规定面积的取样,如点四分法。)、有样地取样技术(指有规定面积的取样,如样方式(最小面积调查法)、样线法)。

  (1)样方式:在一块样地单位上选定样点,将仪器放在样点的中心,水平给正北0°,东北45°,正东90°引方给线,量取相应的长度。则四点可构成所需大小的样方。

  ①样方的范围: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小面积统计植物种类数目,并逐步给外围扩大,同时登记新发现的植物种类,直到基本不再增加新种类为止。

  ②面积扩大的方式

  A.从中心给外逐步扩大法:通过中心点0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在两条线上依次定出距离中心点的位置。将等距的四个点相连后即可得到不同面积的小样方,在这些小样地中统计植物种数

  B.从一点给一侧逐步扩大法:通过原点作两条直角线为坐标轴。在线上依次取距离原点的不同位置,各自作坐标轴的垂线分别连成一定面积的小样地,统计植物种数。

  C.成倍扩大样地面积法:根据每一级面积均为前一级面积的2倍逐步扩大。

  ③记录方式:以面积大小为x轴,以种数为y轴,填入每次扩大面积后所调查的数值。并连成平滑曲线。则曲线上由陡变缓之处比较应的面积就是群落的最小面积。

  ④植物群落调查所用的最适样方大小:乔木层惯用样方大小为10×10~40×50m2,灌木层为4×4~10×10m2,草本层为1×1~3×3.3m2。

  ⑤样方数目:乔木:2个;灌木:3个;草本:5个。

  (2)样线法

  ①样线的配置:主观选定一块代表地段,并在该地段的一侧设一条线(基线)。然后沿基线用随机或系统取样选出待测点(起点)。沿起点分别布线进行调查。

  ②样线的长度与取样数目:草本:6条10m样线;灌木:10条30m样线;乔木:10条50m样线。

  ③样线的记录:在样线两侧0.5m范围内记录每种植物的个体数(N)。

  (3)四分法(中心点四分法,中点象限法)

  ①样点选定:在选定调查地块之后,在调查地块内随机布点(样点)。每个调查地段的取样点理论值至少要20个点。

  ②建立象限:将事先预备好的“十字架”中心点和任一样点重合。在地面上构成四个象限。

  ③测定方式:在每一象限内找到最靠近中心点的个体。

  (二)植物群落调查指标的测定方式

  1.测定盖度:盖度=(壹个种的密度/全部种的密度)×100

  2.测定频度:频度是指某一种植物所出现的样方数占总样方数的百分率。

  频度=出现该种的样方数/样方总数×100

  3.生物量的测定方式:直接割菜法。直接将植物体地上枝叶及繁殖器官所有割下来测定鲜重与干重(烘干或晒干)。

  4.蓄积量

  A.草本植物:蓄积量的计算公式是:W=d·FS(注:W:总蓄积量。d:单位面积上植物可利用部位的生物量。F:植物的频度。S:草本植物种群分布面积)。

  B.木本植物:蓄积量的测定较为困难,一般须应用航空像片进行抽样调查,再采用比估计法与回归估测来完成。

  5.测定多度:多度是指单位面积(样方)上某个种的所有个体数。通常采用的多度等级制表示,习惯用的符号是:

  背景化(Soc):植物地上部分的郁闭形成背景。

  多(Cop):植物生长很好,个体数目很多,但未达到背景化。

  稀疏(Sp):植物数量不多,稀疏散生。

  零落(Sol):植物的个体很稀少。

  计算公式:M=1/D=R/q

  其中:M:多度。D:密度。

  R:统计样方总数。

  q:在样地内所调查到的某种特定种的平均个体数。

  (三)植物群落的观察流程与方式

  1.全况知道。首先应该熟悉典型地段的植物群落概况,包括组成特点及其所属分类系统,然后根据植物群落调查的标准,确定相宜的调查范围。

  2.确定调查范围。依据小范围差别,确定具有代表性的群落界限进行观察。例:在木本植物群落中,可以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等;在草本植物群落中,可以有干草地、草地、高山草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