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手游资讯

七年级期末考试质量解析报告 七年级期末考试作文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5-04-16
摘要:七年级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第1篇 一、试卷来源及试卷评价: 本次期末考试的试卷是由县教研室组织人员统一命题,试题难度适中,纵观各学科试卷,内容覆盖面广,重点突出,有一,七年级期末考试质量解析报告 七年级期末考试作文

 

七年级期末考试质量解析报告 第1篇

  一、试卷来源及试卷评测:

  本次期末考试的试卷是由县教研室组织人员统一命题,试题难度适中,纵观各学科试卷,内容覆盖面广,重点突出,有一定的代表性,试卷题量适中,难易适度,有一定的层次性,既注重对基础姿势的考察,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归纳,能较综合地检测学生对本学期全部基础姿势的掌握情况。

  二、考试成绩解析

  学生成绩:全年级总分顶尖分694.5分,超低分65.5分,差距很大。语文顶尖分107分,超低分4分;数学顶尖分115分,超低分6分;英语顶尖分119分,超低分10分;生物顶尖分100分,超低分6分;历史顶尖分97分,超低分6分;地理顶尖分98分,超低分6分;政治顶尖分93分,超低分4分;各样统计顶尖和超低差距较大。

  年级成绩:语文平均分84.07分,排行全县第3名,三率与185.26,排行全县第4名;数学平均分75.07分,排行全县第3名,三率与156.67,排行全县第3名;英语平均分72.71分,排行全县第5名,三率与153.77,排行全县第5名;政治平均分66.16分,排行全县第6名,三率与155.81,排行全县第6名;历史平均分59.73分,排行全县第3名,三率与133.1,排行全县第4名;地理平均分60.52分,排行全县第9名,三率与131.53,排行全县第9名;生物平均分68.32分,排行全县第4名,三率与169.81,排行全县第5名;总合格率32.84,排行全县第3名;总均率与1085.95分,排行全县第3名。

  前20__名成绩:总分212人,所占率62.72,排行全县第4名;语文227人,所占率67.16,排行全县第2名;数学228人,所占率67.66,排行全县第2名;英语191人,所占率56.51,排行全县第6名;道法216人,所占率63.91,排行全县第5名;历史197人,所占率58.28,排行全县第4名;地理202人,所占率59.76,排行全县第8名;生物218人,所占率64.69,排行全县第4名;

  上一级七年级成绩:

  年级成绩:语文平均分86.6分,排行全县第3名,三率与202.2,排行全县第3名;数学平均分77分,排行全县第3名,三率与168,排行全县第3名;英语平均分72.2分,排行全县第6名,三率与146.1,排行全县第6名;政治平均分73.7分,排行全县第4名,三率与200.3,排行全县第4名;历史平均分58.5分,排行全县第12名,三率与120.1,排行全县第18名;地理平均分62.4分,排行全县第9名,三率与139.9,排行全县第11名;生物平均分64分,排行全县第5名,三率与152.7,排行全县第5名;总合格率35.6,排行全县第5名;总均率与1129.3分,排行全县第7名。

  前20__名成绩:总分218人,所占率59.7,排行全县第6名;语文245人,所占率67.1,排行全县第2名;数学241人,所占率66,排行全县第1名;英语192人,所占率52.6,排行全县第6名;道法250人,所占率68.5,排行全县第5名;历史193人,所占率52.9,排行全县第12名;地理205人,所占率56.2,排行全县第11名;生物245人,所占率67.1,排行全县第4名。

  同期相对,语数英学科和上一级七年级相对略有落后,政史地生有进步。

  三、存在的问题

  1、急功近利,轻视习惯培养。

  语文教师对一些很重要基本功训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少长期的、反复的、坚持不懈的训练,使学生基本功较差。试卷中无论是作文还是阅读理解都出现较多的错别字,老师们应持之以恒的坚持多读、多写、多听、多练、多记、多问,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升语文的成绩,提升语文素养,必将指日可待。

  2、计算不细心,没有检查的习惯。学生在做数学试卷时,遇到计算或者求解的问题,计算能力不过关,细节上不注意,缺乏检查的习惯,导致计算题有很多失分。

  3、学生审题不严谨。部分学生缺乏认真仔细的审题习惯,拿到题目后往往想当然,凭主观意愿来解题。学生没仔细观察,解析题目标准,错误较多,这种情况反映出学习学生思维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

  4、教师本身教育标准不严格。具体表现有:做图方面,学生画图不用做图工具,画完后不标相关数据;卷面方面,学生书写不规范,卷面任意涂改,字迹潦草;答题方面,内容颠三倒四,杂乱无序,不写单位名称,不写答语等,这些细节还需要老师们在日常教育中严格标准,逐步规范。

  5、记忆性的内容及学科掌握不熟练,记忆不牢靠,回答问题答差点得分点上。

  四、改进措施及奋斗目标:

  八年级是初中阶段最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时候,学生偏科现象会加剧,所以遇到这些问题,年级组要高度重视,认真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大家将在新的学期里做好以下工作:

  1、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化教师育人能力的培养,切实做好育人氛围的营造。

  2、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注重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关注每一次考试的平均分、合格率,全体教师将分学科、分层次将学生包抓到人、包抓究竟,使每一位学生的成绩都有所提升。

  3、抓严抓实各项常规工作。

  (1)严抓各学科教育计划的落实,开学后,大家要严抓各类计划的制订,标准各学科教师在第一周内制订好本学期的各项工作计划,要保证教育工作具有科学性、计划性、可行性,做到每项工作开展时有目标、有方案、有规划、有管理。同时制定各类教育计划时,要注意与加强可操作性,保证目标明确,计划合理,管理到位。

  (2)进一步完善教育常规检查制度。在新的学期,标准教师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育要“活”,负担要“轻”,质量要“高”,促使各学科教师进一步把握好教材,要给课堂40分钟要质量,提升教育效率。

  (3)抓实各个环节,保证教育质量逐步提升。

  一抓备课。教师怎么上好每一节课是提升各课质量的决定因素。年级组将对全体教师标准做到:环节齐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设计合理、板书规范、习题适当、反思及时。每一节课都力求做到,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挖掘到位、姿势准确。同时年级组也将加大教师备课的检查。

  二抓课堂。怎么上好一节课,需要授课教师课前不断修改自己的备课,知道学情,钻研教法,力求课堂环环相扣,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年级组将不定时走进课堂,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指南、改进,课后询问学生掌握情况,并做好记载,提出建设性意见,敦促整改,使教师不断提升课堂教育能力,从而追求课堂教育的有效性。

  三抓落实。对于教师,每月大规模的检查一次教师备课,查看是否按照计划及年级组标准备课;检查学生作业批阅情况,查看教师是否详细批阅,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册;对于学生,标准全体教师抓好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该做的'习题、该背的内容必须按照标准落实到位,对于不能按时完成的学生要做好跟踪督促。

  4、继续组织开展好每一次考试质量解析活动主题,在综合提高教学教育质量上再下功夫。

  学校组织的每一次考试,年级组将组织全体教师及时解析所带学科的教育成绩,并做好解析记载。同时将组织各班及时召开班级质量解析会,寻找差距,树立目标,及时调整后期奋斗的方给。年级组将组织全体同学进行表彰大会,表彰优秀,树立榜样,激发每一位学生学习的潜力。

  5、继续发挥团队作用,各备课组加强探讨研讨,步调一致;年级组做好工作的检查和督促,力争全年完成以下目标:

  (1)全部学科的平均分、三率与均能位居全县前5名;

  语数英三科争3保4;

  (2)前20__人所占比率位居全县前4名;

  (3)合格率位居全县第3名。

  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本次期末考试质量解析不仅是对工作的总结,更是对今后工作的考虑,使大家我们明确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在以后的工作中统一思想,升级教学理念,大家将继续摸索提升教育质量之路,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升,争取获取更好的成绩。

七年级期末考试质量解析报告 第2篇

  一、命题依据

  以《全日制义务教学语文课程要求》为依据,以鄂教版语文教科书九册为依托,考察学生的语文基础姿势、语文基本技能及使用基础姿势化解问题的能力。

  二、整体情况

  考试总人数:3067人,及格率97.5%;

  卷一:平均分82.3,合卷平均分91.2;

  优生率(≥96分)40.3%,尖子率(≥108分)6.8%。

  三、成绩和亮点

  本次期末试卷题目整体分布基本合理,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姿势水平、认知规律与心理需求,在考查“双基”的保底基础上求提升、求发展,并能以课标的教育目标为准则,以现行教材的教育内容为范围,做到“三重”:

  1、重积累。

  学习语文积累很重要,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本套试卷中“字词基础”、“积累使用”考察的都是学生对课内字词、课内阅读以及语文乐园的掌握情况。对于字词的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都掌握的很好,所以字词基础这一块失分不多。

  2、重使用。

  积累和使用这一板块中,就是将书本上许多姿势点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考察学生,着重考察的是学生对这些姿势点的灵活使用。对于词语的组合,选词填空这一类的词语使用学生都做的相对好。

  3、重发展。

  附加题中的阅读短文《桃子与棋子》,放开性的题目向学生留下了考虑与答题的空间,这一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用发展与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四、问题和成因

  1、积累使用中第四小题,照样子向下面词语找近义词或反义词,赫赫有名( )这一题是要填写反义词的,结果一部分学生写成了近义词,这主要是因为对语文乐园中的姿势点掌握的不牢靠,其次就是答题时太粗心大意。

  2、修辞手法一题中,“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比喻)(对偶)很多学生却认为是(夸大)(对偶);“桂子花开,香飘十里。”(夸大)部分学生写成了(对偶)。“夸大”与“比喻”两种修辞手法学生极易弄混淆,一是学生对这两种修辞手法的特征掌握的差点位,二是平时这种判断修辞手法的训练还是做的太少。

  3、在原句上修改病句一题中,“教授就像一台PC,夸夸其谈地讲着,大家听得津津有味。”部分学生没有发现“夸夸其谈”这个词用词不当。由此可见,大家在平时的训练中只注重量的训练没有注重质的训练,应该在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总结修改病句的方式,掌握了方式就万变不离其中了。

  4、根据所学内容填空这一题,再不是像以前那样向学生上句写下句,而是放入到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去填诗词或是名言,这就不能仅仅是死记硬背,更多的是要理解与灵活使用。平时这些内容对学生更多的标准就是死记硬背,所以一旦题目出灵活了,基础差的孩子就应变不回来,导致一些基础差的孩子在这一题上丢分较多。尤其是“登上索溪峪,就会想起( )( )等成语。”这一题。

  5、课外阅读失分较严重的地方集中在13、14题。13题:文章按( )顺序写的。大部分学生不了解是按照游览的顺序写的。14题:根据划线句子想想金丝猴有怎样的特征?这一题部分学生不会根据重点词进行一览,所以金丝猴的特征总结的不完整。还有就是学生在作答时语言不够精炼,内容不够完整。这从中反映出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育中还是有很大的缺失的。首先是对于阅读教育涉及的文体类型太少,大多数时候大家训练最多的是写人叙事的文章,游记类的文章有所忽视,所以导致学生拿到此类文章很陌生。其次就是在做阅读时没有注重对学生答题语言的规范训练,导致学生的答案繁杂拖沓抓不住重点。

  6、作文是半命题作文《成长中的》这向了学生壹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写的事情可以包罗万象,但标准写出真情实感。在习作中出现了以下一些问题:一是选材上多雷同之处,视野不够开阔;二是语言积累不多,语言表达不完整,缺乏遣词造句的能力;三是写作诀窍欠缺,有的作文层次不清,语言颠三倒四;四是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错别字多。

  7、附加题中把楼名和相应的诗句、作者用直线连接起来。这一题错的学生较多,这介绍学生平时的课外姿势不够丰富,视野不够开阔,同时也缺乏做题诀窍。

  五、教育提议

  1、狠抓字词教育不放松,巩固语文基础姿势。加强字词教育是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要学好语文,首先要识字,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字与词。这次考试中,大家发现,许多学生字、词不过关。试卷中考查的字、词都是本册教材学生必须掌握的,这些内容在平时的练习中也多次遇到,学生应该相对牢固,可实际情况并非尽然。要真实提升学生的成绩,首先应重视字、词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主题(如:词语接龙、猜谜)来扩大学生的姿势视野。

  2、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从阅卷的统计结果来看,阅读题的得分率是相对低的,介绍了学生阅读的能力还不强。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大家要充分认识自读自悟对于培养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用心读书,才能获取单人的理解、体验与感受。阅读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因此,大家在阅读教育中要还学生朗朗的读书声,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感悟。

  3、培养作文兴趣,加强写作训练。小学生学语文,作文最棘手,很多学生不愿意提笔。学生习作时常常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所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很重要。同时,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比瑰丽的辞藻更为重要,一篇优秀的文章离不开真情实感,只有真正的才能打动自己,表达出来的情感才真正可信。总之,作文教育,一定要让学生写身边的人与事,说心里的话,讲求壹个“实”,即“真正”。

  4、丰富语言积累,注重语文实践。积累对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熟读、背诵、博览大量的诗文,不进行等于数量的练笔,要想学会读写是不也许的。课内的积累,主要是在诵读中积累,如描写角色、景物的词语;细节描写具体生动的句子;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富有哲理、意味深长的句子。课外的.积累,需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主题,让学生读好书,多读书,爱读书,并指南他们做好摘抄与读书笔记。

  6、教师钻研教材教法要富有个性 。钻研教材一要独立考虑,不能人云亦云。教育参考书只能是参考,钻研教材一定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除了自己钻研教材,还应和我们合作,加强集体备课,缩小同年级组之间教育的差别。钻研教材的同时,还应研究学生。非常要注意教与学的协调发展,做到为“学”而“教”。

  下学期五年级期末语文教育质量解析

  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从基础姿势、阅读、作文等方面对学生的姿势与能力进行了较综合的检测。整份试卷密切联系教材,关注学生的实际,题量不大,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试卷侧重考查了学生联系语言环境与生活实际理解语言、使用语言的能力,经过必备的字、词、句、段的理解与体会,去理解、去感受、去使用,考核学生全面使用姿势的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试卷评测导给功能的作用很明显。这次语文学科的试卷成绩基本反映出小学语文教育的现实状况。学生基础姿势相对扎实,积累使用的量不足,阅读习惯的养成与独立阅读能力欠功夫,习作水平总体不错。

  下面就学生的答题情况以及对今后的教育等方面作一下解析,谈点看法。

    一、基本情况

  本次检测参考人数60人,人平85.1分,及格人数59人,及格率99.7%,优生人数49人。

  二、试题特征。

  本试卷分为四大板块,一是识字和写字,二是积累和使用,三是阅读和感悟,四是习作共十个大题,其特征如下:

  1、内容结构稳中求变,稳中求新。和往年的试卷相比,这次的试卷带有明显的延续性、继承性与创新性。试卷整体保持稳定,基础姿势、阅读与作文三大板块稳定不变,分值也保持不变。

  2、作文紧贴教材,为学生学习写事提供了特别好的演示,学生学到了许多记事的方式,作文题材关注学生生活,学生有话可写,能够学以致用。

  三、学生答题得失解析。

  尽管试卷的一、二部分都是一些基础题,但大多数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与弱点不得不引起大家的重视。

  1、字音、字词

  试卷中要考查的字音、字词,都是本册教材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应该是很容易的。我抽查了60份试卷,全对的有46人,咀嚼、噩耗、祭奠这三个词语错的人非常多,从得分来看,学生对字音、字词的掌握较好。部分同学失分的主要原因,一是答题时粗心大意;二是对字音、字词掌握得不牢固,答题时出现判断的错误。

  2、积累和使用。

  积累和应用部分4、5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日积月累的掌握情况,学生大体情况较好,部分学生成语积累和使用能力失分率原因为:一是积累的量少,错别字太多,如丧字多一撇,废寝忘食的“寝”字很多人写错,可见学生平时的积累习惯没养成;在积累方式上只注重背,忽略写;第4题标准学生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病句,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必须读懂了句意,在用心地修改错句。从试卷上来看(2)(3)小题,学生失分较严重。因此教师在指南上要讲究方式,使学生掌握要领,训练的广度上与灵活性上要加强,不能只做教材上的练习,浅尝辄止。

  3、阅读回顾

  本试卷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既考查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掌握情况又进行了延伸。课内部分按理说学生得分较高,但实际上失分较多,我觉得原因不全乖学生,应该怪出题者,这个题目出的有些偏;我平时指南学生是不够到位。尤其课外拓展方面没有更好的指南。课外阅读的短文学生虽然没有接触过,但文章篇幅不长、浅显易懂,学生阅读起来没有啥子困难,阅读短文后,要回答的问题也相对简单。从试卷上看学生在解析、一览、语言表达能力三方面失分率高,最集中的表现是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句子的能力薄弱,一是对词语体会不准确,意义完全不对;二是体会句子的意思还停留在表层意义上;三是根本不做答。反映出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欠功夫,学生缺乏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与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阅读重在过程,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是在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教师要注意过程中读、悟、用、说、写、等方式的指南;另外学生阅读态度不认真,文章浏览一遍即最初作答,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不去认真揣摩,体会,感悟。

  5、作文

  从阅卷情况来看,好的方面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都有话可写,都了解通过典型事例来写;二是内容丰富多彩,语句生动流畅;三是中心明确,结构相对完整。但学生在考场作文中反应出来的一些问题也不要忽视,一是选材上多雷同之处,视野不够开阔;二是语言积累不多,语言表达不完整,缺乏遣词造句的能力;三是写作诀窍欠缺,有的作文层次不清,语言颠三倒四;四是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错别字多。还有的没有审好题,把记事的文章,写成了写人的文章,跑了题。

  四、对今后教育的几点看法。

  1、重视字词教育,夯实语文基础

  字词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要学好语文,首先要识字,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字与词。从本次检测中,大家很明显地看到,许多学生字、词不过关。试卷中考查的字、词都是本册教材学生必须掌握的,如:羞涩、噩耗、祷告等。这些词语在平时的练习册中也常出现的,学生应该有较多认识与巩固的机会,可学生的得分率还是不高。要提升学生的成绩,首先应重视字、词的过关。在检测卷中,字、词类的题目只要学生平时稍加卖力,就可以得分。因此,教师在教育中应重视词语听写,词语抄写与组词的训练,同时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主题(如:词语接龙、猜谜)来训练与巩固学生对词语的掌握。

  2、提升阅读能力,引导个性阅读

  从抽样调查的结果来看,阅读题的得分率是超低的,介绍了学生阅读的能力还不强。其实本次试卷的阅读题并不难,只要学生认真阅读短文,是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教师要充分认识自读自悟对于培养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极端重要性。只有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用心读书,才能获取单人的理解、体验与感受。阅读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阅读教育中要还学生朗朗的读书声,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感悟。

  3、激发习作兴趣,抒发真情实感

  小学作文教育的顽症,“作文打假”刻不要缓。学语文,最头痛的就是写作文,学生习作时常常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不断获取写作的动力。

  一篇好的文章,真正感情比瑰丽的辞藻,富丽堂皇的布局更为重要,离开真情实感这个前提,一切写作诀窍都成了空中楼阁。真正的才能打动自己,写出来的文笔才流畅,感情才真正。作文教育要多点自由、放开,少一些束缚、限制,使学生在内容、情感上贯彻壹个“真”字,在语言、形式上贯彻壹个“活”字。总之,写实的作文一定要让学生写身边的事,说心里的话,说有童真童趣的话。

  4、丰富语言积累,注重语文实践

  积累对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熟背、背诵、博览大量的诗文,不进行等于数量的练笔,要想学会读写是不也许的。课内的积累,主要是在诵读中积累,如描写角色、景物的词语;细节描写具体生动的句子;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富有哲理、意味深长的句子。课外的积累,则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有利资源或学生自己的藏书,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主题,让学生读好书,多读书,爱读书,并指南他们做好摘抄与读书笔记

  语文教育必须采取语言积累与语文实践相结合的守则。使学生在积累中使用,在使用中积累。在课外时间,可组织学生探讨见闻,探讨心得,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习语言,使用语言;可鼓励那些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给学校的广播站投稿,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获取成功的喜悦;还可开展“手抄报”、“演讲”等全面实践活动主题,从而达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姿势积累的目的。

七年级期末考试质量解析报告 第3篇

  一、调查目的:

  《语文课程要求》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也无时不在考虑着农村孩子的阅读。我认为大家要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主题,要把孩子们领上“阅读方舟”,尽情地畅游书海,汲取精神食粮。

  为了更好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主题,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我对本班48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这次调查问卷的目的是想更准确的掌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为进行“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做些参考,在研究中有的放矢。

  二、阅读现状:

  (一)阅读兴趣

  1、你喜爱课外阅读吗?

  82%的学生挑选“特别喜爱”;16%的学生挑选“相对喜爱”。

  2、你每日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是多少?

  80%的学生挑选“半个小时”;15%的学生挑选“1小时”;5%的学生挑选“一小时以上”。

  3、你今年最喜爱阅读哪类课外书?(可多选)

  71%的学生挑选“漫画卡通”;20%的学生挑选“寓言、成语经历”;5%的学生挑选“科普(百科)姿势”;4%的学生挑选“中外侦探经历”。

  4、壹个学期中你能读多少本课外书?

  68%的学生挑选“5-10本”;20%的学生挑选“10-20本”;10%的学生挑选“20本以上”;2%的学生挑选“几乎没有”。

  5、你的父母指南过你读书吗?

  80%的学生挑选“从来没有”;10%的学生挑选“很少”;10%的学生挑选“有”;

  6、你父母平时在家阅读书报吗?

  41%的学生挑选“从来不看”;39%的学生挑选“有时会看一会儿”;20%的学生挑选“特别喜爱看”。

  7、你家有多少适合你读的书(杂志)?

  68%的`学生挑选“10本以下”;16%的学生挑选“10-20本”;9%的学生挑选“20本以上”;7%的学生挑选“几乎没有”。

  8、你的购书情况怎么?

  5%的学生挑选“父母选购”;41%的学生挑选“自己选购”;55%的。学生挑选“从来不买”。

  9、你是否喜爱告知同伴自己看了哪些课外书?

  92%的学生挑选“是”;8%的学生挑选“否”。

  10、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地方,你是怎样做的?

  70%的学生挑选“跳过”;19%的学生挑选“查字典”;11%的学生挑选“请教他人”。

  三、结果解析:

  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需求性还是相对强的,但是课外阅读书的数量还是相对有限,书的种类也相对少,学生的阅读面相对狭窄,大多数学生只中意卡通漫画系列的课外读物,典范名著读得太少;大多学生对科学阅读方式的掌握不够,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大多数学生在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地方时,跳过去读的相对多,很少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因而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无法得到评估;农村学生没有较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很多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家庭成员中大多没有读书看报的习惯,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也较为浮浅,学生的课外阅读得差点家庭成员有力的监督与指南。

  四、应对攻略